体育资讯

老龄动有所乐 幸福如此简单

2024-08-05 10:56:47 来源:中国体育报 9

 新华社记者 郑昕 邵瑞 林胜概

  对话嘉宾

  郭大为(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副主席、陕西省老年人体育协会主席)

  鲍明晓(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体育政策研究院院长)

  李相如(首都体育学院教授、世界休闲体育协会主席)

  朱元利(西安体育学院教授)

  杨兴隆(江西省萍乡市老年体育科学学会会长)

  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预计到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3亿人。近日,在陕西西安举行的第九届全国老年人体育科学大会,以“健康老龄化——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老年人体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为老年人维护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开出“运动处方”。

  解码幸福,动有所乐

  郭大为: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长,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也由生存必需向高质量发展升级。运动是对体能的提升、对心灵的充电,已成为社会各界公认的老年人幸福密码。老年人体育活跃度与个人身体素质、受教育水平,以及活动设施是否便利、家庭环境是否支持等息息相关。发展老年人体育事业需通过构建适合老年人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动老年健身体育运动有组织、有载体、有氛围,让老年人老有所为、动有所乐。

  杨兴隆:我国的老龄化呈现出数量庞大、速度加快、结构不平衡等特征,老年人体育工作存在发展不均、供需错配等问题,急需老年人体育组织发挥“知心人”和“主力军”的作用。《“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提出,充分发挥各级老年人体育协会的作用,指导老年人科学健身,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赛事活动。

  要在老年群体中形成重在参与、重在交流、重在健康、重在快乐的健身氛围,举办老年人认可度高的赛事活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训服务老年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裁判员、活动项目带头人,使更多老年人在参与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得到健康,在健康中感受幸福。

  创新体育科技,传承体育非遗

  朱元利:以往的一些老年人体育健身方式存在参与度低、趣味性不足等问题,如今,智能运动装备、线上健身课程、社交互动平台等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实现了老年人体育活动的个性化监测、智能指导和社交互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体育运动参与和科学健身指导的城乡、区域壁垒,老年体育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得以改善。

  数字科技的赋能,为老年健身者带来了更便捷的场馆查询和预约、体质监测报告、运动干预方案等服务,健身设施的智能化升级和适老化改造得以实现,现实场景加虚拟元素增强了沉浸式运动体验,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化和体医养融合不断加速。

  杨兴隆:这次全国老年人体育科学大会上,有厂商带来了一款并联式动感单车器材,老年人只要扫描二维码进入“房间”,就可以和远隔万里的朋友进行线上竞赛交流,运动数据还能即时显示在手机和器材上。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后,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设备厂商都在推动老年群体从“触网”到“融网”,“线上云健身”进入老年人群体的速度比我们预想的要快。2022年中国老体协组织开展的“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超过900万人参加。

  李相如:打造老年群体的“云健身”环境,增强了广大老年人的科学健身素养,也为一些传统运动项目赋能。一些根植于中国城乡、数千年来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健身项目,正在借由现代的数字技术和传播手段为人们所知。体育非遗蕴藏着老年健身新方式。

  从大会上很多学者的案例分享来看,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本土化、民俗化、传统化的运动项目。这些带着“乡愁、乡音”的传承项目通过老年人的“传帮带”,在代际间得以传承,成为中国老年人健身的品牌和标杆。

  发展“银发经济”,乐享“金色年华”

  鲍明晓:当前,老年人安度晚年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发病早和带病生存时间长、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较低。科学的身心锻炼,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状况,也由此催生出新的消费业态。国务院办公厅在今年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为老年体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引擎。适老化的体育场地和设施运营、针对老年人的健身指导培训、社区内嵌入式的功能性运动康复服务、体育赛事活动带来的康养旅居、老年人体育装备的研发和生产,这些都是“银发经济”新的增长动能,是“新质消费力”。

  激发老年体育产业增长新动能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的本质要求。要以质量转化、消费转化、创新转化为契机,实现老年人体育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郭大为:《三国志·华佗传》中讲:“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发展老年人体育的直接目的是让老年人健康长寿。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基础上,健康长寿的秘诀还在于精神生活的提升和情感的滋养。要在开展老年人健身、增强老年人体质的同时,更加注重老年人的精神保健,引导老年人树立自立、自强、自信和乐观向上的健康理念,推动老年人精神世界丰富饱满。

  为了老年人乐享“金色年华”,基层单位和组织应就满足多样化健身需求和设施适老化改造加强调研,打造更多的老年友好型体育场景,稳稳托起幸福的“夕阳红”。(转自8月5日《中国体育报》05版)

首页
产品
新闻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