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昕彤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随着秋分到来,秋风渐起、气温适中、空气清新,正是运动好时节。秋季积极运动,对于调整生活作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具有重要作用。规律锻炼警惕心脑血管疾病 日前,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医师吉训明表示,秋分以后,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加大。在气温下降之后,会面临着寒冷空气的刺激,导致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加
2024-09-25 来源:中国体育报 25
本报记者刘昕彤实习记者毛昀哲 教师节刚刚过去,教师群体的身心健康问题再度引起各界关注。截至今年,我国共有教师1891.8万人,据统计,其中70%处于亚健康状态,职业病的患病率高达四成,如咽喉炎、颈椎病、腰背疼等。对于广大教师而言,保证身心健康是从事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们可以通过运动等方式防治常见职业病,还能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共同收获健康体魄。 运动康复师王丰凯指出,在日常
2024-09-12 来源:中国体育报 4
本报记者刘昕彤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杨京华指出,“秋冻”是指在秋天气候变凉后不要过早过多地增添衣服,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通过“秋冻”适宜的凉爽刺激,将有助于人体锻炼耐受寒冷的能力,为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季做好准备。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秋天之后阳气要逐渐进入收藏的状态,适当“秋冻”,可以让毛孔处在不那么开泄的状态,适宜于这个季节,让人体阳气逐渐从开放状态进入一种收藏蓄积的状态。适当的
2024-09-11 来源:中国体育报 6
中体在线供图(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刘昕彤 秋季是一年中最适合登高望远的时节。在探索未知、挑战极限的登山之旅中,每一步攀登都需要勇气,也需要健康体魄作支撑,尤其是需要保护膝盖这个支撑前行却又极易受伤的关键部位。 来自山西的登山教练杨群说:“现在天气逐渐变凉,又逢重阳节、中秋节等节日,登山的人也逐渐变多。但不管是登山‘小白’,还是登山经验丰富的爱好者,我们都强调,在登山时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要做好
2024-09-11 来源:中国体育报 4
本报记者刘昕彤实习记者毛昀哲 凉爽的秋季已然来临。这是全年最宜人,也是最适合户外运动的时节,满目的秋景和宜人的气候为秋季运动增添喜悦。不过运动务必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对于易过敏人群来说更是如此,否则会适得其反,危害健康。 在百姓眼中,百花盛开的春季是过敏高发期,实际上,秋季易敏人群同样庞大。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教授苏浩介绍:“秋季致人过敏的因素有草籽、霉菌、螨虫及时令食物等。在入秋后
2024-09-11 来源:中国体育报 8
本报记者刘昕彤 “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也标志着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白露时节,天高云淡,气爽风凉,昼夜温差开始变大,易引发感冒、流感、肺炎等呼吸道疾病,要适度调整饮食起居,加强必要的锻炼。 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杨京华介绍,在白露时节,对于儿童来说,肺脾之气是最为重要的,要注重养肺阴、健脾气。要顺应节气规律变化,早卧早起,可以适当地延长睡眠时间,从而
2024-09-11 来源:中国体育报 10
本报讯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运动员职业转型与就业保障政策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做好助力运动员职业转型教育与技能培训工作,在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指导下,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基金管理中心联合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在调研需求的基础上,精心筹备“运动员职业发展云课堂”项目并于近期正式上线。这一创新型在线教育平台为运动员的职业转型和就业综合素养提升量身定制,旨在帮助职业转型期的运动员们顺利过渡到新的职业生涯。 据悉,该
2024-09-04 来源:中国体育报 67
暑气渐渐消退,秋高气爽,也迎来了运动的黄金季节。不过秋季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季节,既要弥补身体在夏天所流失的能量,又要为冬天的到来积蓄力量。 很多人在秋天会有身体乏力、情绪不佳、失眠多梦等问题。专家认为,秋季养生要两不急、三不要、四不宜。即不急添衣、不急进补;不要运动过量、不要沉浸悲伤情绪、不要熬夜;不宜过多添加衣物、不宜大量进补、不宜暴饮暴食、不宜贪凉过度。 专家提示,初秋时节,气温虽有下降
2024-09-04 来源:中国体育报 7